我本週有上課。
1. 試設計一組複式齒輪,使其轉速比為125(請說明思考步驟及結果)。
step 1:決定複式齒輪組的齒輪數
通常兩相接齒輪的轉速比不宜超過10。假設我們使用的齒輪組所有相接齒輪間的轉速比都是10,則使用兩組時,轉速比為10*10=100,尚未超過125;使用三組時,轉速比為10*10*10=1000,超過125,故我們最少必須使用三組齒輪之組合。(也可使用超過三組齒輪之組合,但沒有必要)
step 2:決定齒輪類別
系統參數 | 全齒 | 全齒 | 全齒 | 栓齒 |
壓力角(度) | 14.5 | 20 | 25 | 20 |
k值 | 1 | 1 | 1 | 0.8 |
N值 | 31.90 | 17.10 | 11.20 | 13.68 |
最低齒數 | 32 | 18 | 12 | 14 |
若沒有特殊需求,所有類別都可以選用。我們在這裡決定所有的齒輪都用壓力角為20度的全齒。為避免干涉現象,齒數必須在18以上。
注意共軸的大齒輪和小齒輪不一定要使用同樣類型的齒輪,只要相接的齒輪使用同一種類型就好。例如我們可以選用:第一個小齒輪使用a類型、同軸的大齒輪使用b類型;跟前一軸大齒輪相接的小齒輪b類型、同軸的大齒輪c類型……以此類推。
step 3:決定大小齒輪的齒數
我們先決定小齒輪齒數。齒數只要在18以上就不會產生干涉現象,故我們直接選用18齒。由於我們選用三組齒輪之組合,又轉速比為125,故每組齒輪的齒數比值都選5,就可以得到125的轉速比。以這樣的齒數比值,可以算出大齒輪齒數為18*5=90齒。
注意:有時候我們會希望齒數比值是每組齒輪都一樣的,這時候我們就會把轉速比開n次方根(n是齒輪組數),然後決定小齒輪到底要幾齒時大齒輪的齒數會最接近整數。但有時我們也可以接受齒數比值不一樣的情形,這時候我們就會把轉速比拿來做因式分解,再從眾多因數中選擇適當的組合,決定出齒數比值。
故我們得到整組齒輪組的規格為:
齒輪組數 | 齒輪類型 | 壓力角 | k值 | 小齒輪齒數 | 大齒輪齒數 |
3 | 全齒 | 20度 | 1 | 18 | 90 |
2. 請指出本學期中你自己最感得意的一次作業(請說明其原因,且該作業必須在自己的部落格內)。
我最感到得意的作業是作業十一:http://b94202029mechanisms.blogspot.com/2007/05/blog-post_30.html
之所以會對這個作業感到滿意,有幾個原因:
1.老師出題目的時候偏置量和返程運動型式都沒有規定,於是我就做出了可自由輸入偏置量和去程及返程運動型式的程式。
2.我把本次作業三個小題合併成一個大程式,且可以一次得到三個小題的figure,這是我前幾次作業一直都想學起來的技巧。我原本是想把三小題的figure統統濃縮在一個figure裡面呈現,不過做出來的結果並不是很清楚,為了維持高度的辨識性,我才決定把三小題的figure分開來呈現。
3.我原本以為把偏置量這個quantity引入後,並不會增加太多撰寫上的難度,但事實卻不然。對於有偏置量的凸輪,凸輪轉動角度和凸輪實際位置的數學關係遠比我想像中複雜,我花了大約兩小時,用網路講義的各種程式去畫圖,從圖裡面去找出轉動角度和實際位置的關係,又花了約兩小時,才把跟偏置量有關的程式碼寫完。當時已經是清晨五點,所以我印象特別深刻,也對這個程式特別有感情。
4.雖然我有四個作業100分,但是我選擇了這個95分的作業。老師在回應裡面提到x軸跟y軸不一樣,應該使用axis equal。我在撰寫這個程式時曾想過這個問題,但使用了axis([xmin xmax ymin ymax])就會使axis equal失效,使用了axis equal就會使axis([xmin xmax ymin ymax])失效,這是我很多次作業都碰到的問題,也找不到方法解決。所以我為了不讓凸輪圖形在figure上因[xmin xmax ymin ymax]未規定而上下左右擺動,選擇犧牲了axis equal。這也是我對於這個作業印象深刻的部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